当前位置: 有色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重点工作概述

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确保按进度完成目标任务。在运行中坚持稳的主基调,将工业稳增长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超前储备政策工具箱,配合出台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突出抓好一季度工业经济稳增长,密切做好监测、调度和协调,努力实现“开门红”。全力防范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类风险,做好各类风险预研预判和预案,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保障各类要素供给,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在全省经济大盘中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以长远眼光谋划未来工业发展。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争取国家差别化扶持政策,推动云南自然地理优势向经济地理优势转变。探索组建制造业高水平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一流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及著名企业家为工业发展献策。推动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新能源电池发展指导意见、生物制品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形成系统、配套的政策体系。

三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工业发展体制机制。就是落实好“五条原则”“五点思路”和“1+3”框架。谋划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建立高规格的先进制造业强省领导小组。打造重点产业链,找准发展赛道,进一步推动延链、固链、补链。完善工业经济指标调度、重点项目协调推动、产业链招商等制度,探索适合云南产业发展的经验。

四是加快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在前期集中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打造19个重点产业,到2025年产值力争突破2万亿。打造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产业。烟草积极争取卷烟生产计划,推动产品结构提升,力争增长3%。电力做足电源,做强电网,强化电力保供,力争能源行业增长9%。有色金属要提高省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推动产业向下游延伸。化工抓好磷、煤、盐化工产业发展,炼化一体化推动产业从石油炼化向“炼化一体化”转变,石化化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打造有绿色能源优势的产业。绿色硅出台支持绿色硅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绿色做好有关企业193万吨电解铝产能转入工作,力争绿色硅铝产值突破1300亿元。新基建重点发展数据中心产业,碳纤维和蓝宝石要加快招商引资。打造有自然资源优势落实国家战略的产业。有色金属新材料针对铝、、钛、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稀贵金属进一步延长铂族、金银、锗基、铟基、钛基、稀土新材料链条。打造处于较好赛道具有好的产业基础的产业。新能源电池出台产业指导意见,依托原材料和现有产业链基础,加快发展动力电池,明年,产值力争突破200亿元。生物制品突出疫苗产业引领作用,打造抗体药物产业化基地和细胞产业集群。大健康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特色天然提取物,推动工业大麻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产业。绿色食品深加工加大坚果精深加工研发攻关力度,推动甘蔗(制糖)产业高端化。橡胶开发天然橡胶精深加工产品。打造有独特区位优势的产业。数字经济示范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示范基地。进出口加工制造要利用周边市场,利用周边劳动力成本,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和小家电制造业。积极打造昆明平台经济和总部经济。

五是把大项目作为稳经济基本面的重要抓手,集中精力抓重大项目投达产。成立由省级领导担任组长的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综合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发挥运行投资调度工作专班和制造业全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作用,聚焦服务推进项目的8要素标准,集中解决立项、土地(含林地)、能评(含电力)、环评、规划、安评、资金、其他八个方面的问题。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动力引擎”作用,集中力量推进标志性项目,抓好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3个100”、工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30项、智能化升级重点项目20项等项目。大力推进“项目工作法”,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建立省、州(市)、园区管委会、项目业主分级推进制度和要素保障部门分口推进制度,抓好重大项目动态管理和考核评价。

六是充分发挥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围绕重点产业全力以赴招引头部企业,做大工业总盘子。按“东部企业、技术+云南资源、能源”的思路来招商,围绕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挥制造业全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作用,制定好年度招商计划,排出招商时间表、路线图,实施“一把手”带头招商。务实推进与沪、粤、闽、浙工信部门战略合作,抓紧推进与行业领军企业等合作,力争每条产业链引进国内外行业重点企业不少于1家。

七是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开展规划提升专项行动,引导试点园区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类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开展标准化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五个一”标准化行动:建立一套园区建设标准化工作机制,探索构建一系列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体系,研制一批工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领域标准,发展一批园区团体标准,培育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开展机制创新专项行动。动态调整优化园区管理机构和职能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开发模式、运营机制创新。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按照“分层分类、应授尽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园区筹资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加快项目投融模式创新。2022年,力争园区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园区突破2家,建成1—2个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八是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破解要素制约。针对开发区优化提升滞后,部分项目环评无法审批问题,加快开发区优化提升方案审批和园区总规划编制审查工作。供需两端发力,积极协调能源部门,多方合力“立体化”破解缺电困局。扎实推进能耗“双控”,聚焦“十四五”下降13.5%能耗强度要求,管控行业和区域能耗,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持续淘汰落后低端产能,为优质产能腾出空间。

资讯编辑:刘永婷 021-26090051
资讯监督:王宏飞 010-57930636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