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色  >  国内资讯 > 正文

西部矿业:资源再利用 无废更降碳——公司低碳循环发展生动实践

在青海,有国内首例采用富氧侧吹技术,处理氧压浸出炼尾矿渣的成功运转;

在青海,箔加工企业加大废水技术攻关,实现含铜洗箔水回收率达到100%,减少废水外排量,减少废水中铜离子外排量,洗铜箔废水回收率达到90%;

在青海,多种化肥产品申报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其砷、镉、、铬、汞的要求严于国家《GB/T 23349-2009 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的生态指标》中各指标要求的3-4倍;

……

这一系列成果来自于青海工业产业绿色低碳之路的生动实践。

青海是生态脆弱区,随着近年来生态环保政策的趋紧,以及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偏爱”,青海早已将工业产业的主攻方向转到了高质量发展,随着时间推移,一条工业转型的“碳”索之路逐渐铺设开来。时至今日,青海还在不断探索工业的绿色发展之道,为全国的双碳承诺做出青海贡献。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推进青海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青海在工业减碳方面有哪些新的探索和实践?青海工业的绿色发力点又有哪些?绿色发展能否成为“反哺”企业的真金白银?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走访了省工信部门及相关专家与企业。

低碳转型,传统企业重塑发展“新优势”

3月1日14时,地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的包装生产线上,一个个全自动机械臂将包装好的水溶肥码放整齐,等待叉车送往装卸点。这批水溶肥将通过点对点的公路运输送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那里的群众正在田间地头等待着送货上门的春耕绿色用肥。

“农时不等人,这几天企业生产线都是满负荷运转,平均一天产量4500吨,同时24小时不间断发货,全力保障西北地区春耕化肥供应。”青海云天化经营部部长黄永锋在货运现场指挥着装卸。

眼前忙碌且有序的生产场景,其实离不开企业几年前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行的一场破与立的抉择。

“淘汰35吨煤锅炉、实施粉尘回收技改项目、回收透平副产蒸汽、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进行道路修复、植树种草、防腐保温;每年安全环保投入约3000万元……虽然当时企业资金很紧张,但是为了社会责任,为了长久发展,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上技改。”青海云天化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何光琳谈起企业为安全环保所做的工作。

不仅如此,面对“降碳”工作,企业自行加码,通过现场6S管理的提升、生产工艺优化、危废库房建设、总排口改造升级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在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过程、产品使用及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构建了无害化、节能、环保、品质较高的绿色制造体系。企业连续两年被授予青海省绿色制造“先进单位”称号。

由此,一系列绿色技术打造的绿色产品也让企业在化肥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订单源源不断。

据统计,目前企业拥有通过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绿色产品22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绿色设计产品26个,其中尿素产品更是首次入选绿色设计产品名录。

“企业申报的绿色设计产品,其特点为砷、镉、铅、铬、汞的要求严于《GB/T 23349-2009 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的生态指标》中各指标要求的3到4倍。”何光琳对企业的绿色产品充满了自信。

一家传统企业经过几轮变革,走上了环保“新路子”。今天,走进干净整洁的企业厂房,看着柔风吹拂下的满池荷花、盎然绿意,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感慨:绿水青山确实就是金山银山。

资源再利用,无废更降碳

在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锌业分公司的厂房内,一条数百米的管状皮带24小时不停运转着。这条皮带,一头连接着炼锌尾矿渣生产企业锌业公司,一头连接着炼锌尾矿渣无害化处理及有价金属综合回收企业青海湘和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正是有了这条皮带,一进一出间完成了工业废渣到工业品的转换。

“2019年10月,企业新增炼锌尾矿渣无害化处置系统,通过该系统原来需要请第三方处理的尾矿渣经过无害化处置后,产出的水淬渣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外售,产出的氧化锌可作为中和剂返回锌冶炼系统,实现炼锌尾矿渣中锌、铅、金、银的有效回收。”湘和公司总经理孔俊杰介绍着废渣变废为宝的过程。

湘和是国内首例采用富氧侧吹技术处理氧压浸出炼锌尾矿渣的企业,不仅开创了青海综合利用产业循环链的先河,更填补了青海冶炼危废渣综合回收领域的技术空白。

原先处理废渣需要请人花钱,现在废渣转换成了商品还实现了赚钱。据统计,企业去年综合回收创造效益突破3000万元。

同一时间,地处西宁东川工业园区的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2018年国家绿色工厂,在绿色降碳上做足了文章。

“公司从员工入岗教育到日常生产操作,大到技术改革、小到修旧利废,均以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安全环保为前提进行。当然,企业还将节能低碳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利用绩效分配机制鼓励全体员工节水节电降低能耗,加强日常设备巡检杜绝跑冒滴漏。另外,我们还制定调度管理制度,理顺物料进厂堆放。公司所有成品、原材料采取入库封闭管理。对于锅炉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一举两得变废为宝。”企业负责人周启伦说。

而这其中,企业绿色生产的最大突破是实施了“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开发及设备升级”项目。企业聘请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评审,并验收含铜洗箔水回收率达到100%,减少废水外排量,减少废水中铜离子外排量。这一项目的实施,有效实现了企业在行业节水节能中的领先地位。

当然,绿色工厂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更成为企业面对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

“目前,从电子铜箔市场来看,不仅讲究产品质量,更看重低碳环保的生产工艺,‘绿色’已成为市场的‘风向标’,也是我们企业的又一竞争优势。”企业负责人周启伦说。

从政策引导、到市场倒逼、再到主动为之,在青海,绿色发展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更改变了经营理念。

对此,青海省行业专家提出,低碳技术是工业降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青海各企业工业节能减碳技术发展迅速,不乏有技术先进者达到行业、国家先进水平。当然这不是终点,工业领域零排放才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政策加码,推进深度减碳

一手抓清洁低碳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青海得益于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和针对不同重点领域形成的多维度、全覆盖工业低碳发展体系,使得绿色发展步伐稳健。

“近年来,青海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围绕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持续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全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青海省工信厅成功举办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与绿色制造管理培训班,通过系统讲解能源统计、解读国家及省级节能政策、介绍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水平、提升能源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青海持续支持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省级节能专项资金引导作用,2021年共安排资金4220万元,支持节能重点工程、绿色制造重点工程、综合示范创建等31个项目,通过实施技术改造,预计节能10万吨标煤,全省重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随着在青海企业节能低碳意识的不断增强,一批节能服务机构在市场导向下积极致力于全省节能领域服务工作,从事能源审计、能效评估、项目设计、人员培训、节能监测、信息咨询等专业化节能服务,并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壮大,为节能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谈及未来,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青海将从严从实抓好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加强工业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确保新建项目能耗水平全面达标。另外,还将重点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支持创建一批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稳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资讯编辑:赖春燕 18720731393
资讯监督:彭宇伟 18979257506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