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市场: 上海 华东 华南 华中 华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2008年镍市场发展现状

2008-11-18 15:34 来源: 我的钢铁
 

    进入2008年以来,LME镍价就在30000美元/吨以下波动,3月初受到停产消息刺激,镍价短暂回升到30000美元/吨以上,此后在关键点位连连失守,二季度末主要不锈钢企业开始减产压库,又给镍价回升蒙上了阴影,此后人们一直希望寄于下半年不锈钢市场能够恢复恢复上,后来眼见不锈钢市场的复苏无望,又将希望寄托在镍生产企业的减产上,就在镍企业刚刚拉开减产的序幕时,美国次级贷危机的全面爆发,拖垮了整个商品期货价格,尽管各种类别的大宗商品有不同的供求体系,但信贷市场的整体紧缩和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悲观消费预期,导致投资者纷纷撤出商品市场。

    “十一长假期间,国际商品市场发生了惊天大逆转,LME三个月期货镍价从9月底的16000美元/吨一线一路下降至10300美元/吨一线,创下了2003年以来的最低。到截稿时为止,金川公司镍出厂价已经回落到91000/吨,是20039月的水平。国内外实体经济需求的放缓和金属期货投资性需求的削弱直接带动了商品价格的整体下滑。商品价格中流动性溢价的减少有可能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更容易向现货市场的基本供求回归,而且有时矫枉过正。镍价在一个月内跌幅达到50%,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迄今为止,由于工厂检修或原料供应方面的问题导致的产量减少比2008年初时预计的年产量月减少6.81万吨,由于价格过低引发的减产量为3.2万吨,总计预期产量减少为10万吨,这样预计2008年全球精炼镍的产量为138.9万吨,比2007年下降3.4%。镍的消费量为138.48万吨,同比微增0.8%,全年市场供大于求1.32万吨,供应过剩量较2007年大为缩小。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镍价在10000美元/吨的水平上波动,全年均价20860美元,2009年的镍价仍在1000015000美元/吨,2010年底至2011年镍市场才会有实质性的恢复!

    2008年中国镍精矿含镍量产量为7万吨,保持平稳,原生镍产量有所下降21万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含镍生铁产量减少。原生镍产量和镍精矿含镍量之间的缺口需要进口原料来弥补。2007年我国进口的镍矿高达1528万吨,镍精矿达21万吨,高冰镍达4万吨:但是2008年进口镍矿将会下降到1200万吨左右,由于进口渠道的增加,镍精矿的进口量将达到65万吨!高冰镍的进口则有所滑落到3万吨。进入2008年以后,中国含镍生铁的生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到200810月底,估计95%的含镍生铁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少数几个在生产的要么有钢厂背景,中国镍资源、四川西南不锈,主要是生产低镍高铁的镍铁,主要是卖铁,镍在其中作为有用的合金元素。但是随着生铁价格的回落,这种经营模式也难以为继。含镍生铁的魅力就在于价格优势,我们以山东地区46%含镍生铁为例,列出了20079月份以来其价格和长江现货市场镍价的对比(按照100%镍折算),可以看出,NPI的价格折扣不断在缩小,直至20085月中旬,NPI镍价不但没有折扣,反而出现了升水,原因就是20072008年期间,随着焦炭价格的上涨和电价的上调,能耗在含镍生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企业盈利空间下降,另外国内市场生铁价格不断上涨,买镍送铁的时代暂时结束。NPI价格较镍价出现升水意味着钢厂愿意为NPI生产企业支付部分铁的价格,但是这个美好的故事刚开头就被迫中断了,到目前为止,1113%的报价仍为1400/吨度,成交价为800/点,保本价为1000/点但是电解镍的价格为800/吨度!生铁只有28/吨度!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价格劣势,需求疲软。

    中国电解镍产量金川占据绝大多数份额,但是近年来随着吉恩镍业/新疆新鑫矿业的扩产和一些民营、外资企业的投产,中国电解镍的供应结构亦呈现多元化,其中以云锡元江镍业、广西玉林伟镍和尼科国润江西锂业最受关注。这三家企业均利用进口红土镍矿,采用湿法冶炼技术生产电积镍,2007年以来,由于硫酸价格波动,这几家企业的生产面临了极大的考验,200810月份沅江镍业停产检修,江西锂业由于自己投资了一个60万吨的硫酸厂,日子稍微好过一些。另外今年值得大家关注的是青海元石山镍矿的开发,该公司同样采用湿法冶炼工艺,供应陕西华则钴镍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电积镍。今年加入供应大军的还有Inco大连工厂的通用镍,该项目年产通用镍3万吨镍金属量,是未来中国镍市场一个主要的供应方。

    2003-2007年间,中国镍的表观消费量以36%的年均增长率增长,从2003年的近14万吨增加至2007年的34.2万吨,预计2008年将降低至34.9万吨,略低于2007年的水平!而且2008年进口的未锻轧非合金镍中,有大约3万吨左右属于融资性进口,

    近年来,受国内旺盛需求的拉动,我国镍市场的供应逐年增加,其中原生镍产量从2003年的6.47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21.3万吨,年增长率为49.2.镍的进口量从2003年的8.57万吨增加至200714.8万吨,年增长率为22.3%2007年,受国内需求旺盛的影响,电解镍的进口量同比增长7.5%,为10.38万吨。

    在出口方面,2006年以前,随着我国镍产量的增加,以及生产商套期保值需求的增加,镍出口量也是逐年增加,截止到2006年,我国镍的出口量增长至了22632吨。2007年我国政府对镍出口关税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出口退税并将出口关税提高至了15%。受此影响,2007年我国的镍出口量出现回落,为19549吨,2008年继续下降,估计只有60007000吨。2002-2008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从114万吨增至为710万吨,其中镍的消费量从3.3万吨增至21.4万吨,由于400系不锈钢的逐步增加,镍消费量的增速略低于不锈钢粗钢产量的增速,预计2008年不锈钢粗钢产量下降至710万吨,降幅为8%。镍消费量约21.4万吨。近年来中国不锈钢产量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奥氏体不锈钢比从2002年的83%下降到2007年的73%,200系不锈钢的产量一度超过300系,但是2005年后,随着太钢、宝钢等一批国有企业不锈钢项目的投产,300系不锈钢的比例又逐渐回升,2007年中国不锈钢产量中300系、200系和400系不锈钢的比例分别为47%、26%和27%。在中国不锈钢产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国不锈钢产品结构将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

    中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商——太钢今年前5月份生产不锈钢粗钢87.2万吨,其中铬系不锈钢34.9万吨,占40.8%;镍系不锈钢52.3万吨,占59.2%。不仅太钢如此,预计这也是我国未来几年的不锈钢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

    电镀领域的镍消费量仅次于不锈钢工业,居第二位。但随着不锈钢所占镍消费份额的增加,电镀领域镍的消费份额在逐渐下降,从2003年的约33.0%降至了2008年的约15%

    广东是我国电镀企业比较集中的省份。目前广东地区由于工资问题,一些员工转向上海,江浙地区,而且因为污染等情况,一些的电镀企业迁出当地,甚至迁出中国,有迹象表明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成为电镀行业新的加工地点,但是今年越南的经济危机使许多投资者望而止步。但也有一些经营比较好的企业在其他电镀企业纷纷迁离之时还在进行扩产。

    电力紧张一直是困扰电镀企业的大问题,有时会通过柴油发电机自行解决,有时通过主动加电费来解决。但是我国由于今年总体经济环境不佳,电镀市场镍的消费量略有下降。

    次贷危机在给金融市场带来动荡的同时,也使得实体经济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正在逐步实现价值回归的商品价格也难言稳定。短期来看,消费放缓和信心缺失将加剧镍价的波动,但是未来镍价仍将呈现周期性变化,预计2009LME镍价将会保持在1000015000美元的水平上,国内镍价相应地维持在11万元/吨的水平上;长期来看,这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暂的回落,经过12年的调整后,世界经济最终还是要往前发展的。

    由于镍价快速回落,多数近年准备投资的镍项目将会暂停,已投资的项目将会推迟,从而减少镍供应量,预计2008年我国镍产量为20万吨,消费量为31.5万吨,与2007年相比略有下降或持平,供应缺口为11.5万吨;2009年我国镍产量将达到22.9万吨,消费量略有下降达到31.3万吨,供应缺口为8.4万吨。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建议灵活的调控措施,建议下一步能够进一步调整有关政策,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目前全球镍资源储量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供应保障能力总体向好。世界镍资源主要有红土型矿以及硫化矿两种,其中以红土矿为主,约占总量60%;硫化矿只占40%。此外,在深海特别是在太平洋深海的锰结核中也蕴藏着丰富的镍。2007年全球镍矿产量为156万吨,比上年增长9.2%。随着镍开采量日益剧增,传统硫化物型镍矿山开采难度加大,所以目前全球镍资源开发利用重心正逐步向资源相对充裕的、储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的红土型镍矿转移。

    中国镍矿主要以硫化铜矿为主,约占全国总量的90%。镍资源分布高度集中,甘肃、陕西、吉林以及新疆镍储量约占全国97.7%。十多年来,我国镍精矿产量增长缓慢,国内镍矿主要集中在甘肃,约占全国总量的90%。预测到2010年我国镍消费量将达35万吨。

 


相关文章

关于钢联 | 数据服务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技术支持 | 投资者关系
钢联旗下网站:大宗商品网 | 我的钢铁 | 搜搜钢 | 钢银现货交易 | 我的有色 | 我的不锈钢 | 我的农产品 | 百年建筑 | English
© 2000-2015 mymetal.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56   沪ICP备15006920号
»¦¹«θ±¸ 310104031210